收藏本站  |   天猫  |   淘宝  |  雅云  |  微博
  • 一炉香学
  • 香事几何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合作招募
  • 会员中心
  • 企业杂志
  • 联系我们


  •  香,遍及生活每一个角落 

   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有烧香的习惯,有事要烧,无事也要烧。去寺院也好,道观也好,都会烧香,有条件或者生活环境不错的家庭,也有常常熏香的习惯。
     

      烧香是中国民俗生活中的独特的标志,有三个特点极为引人注目:  

      一是普遍性

          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,几乎无处不烧香。无论是在宗教场所,或者是民俗节日,或者祭祀,普通人家就采用当地能做烧香的树木、草等物,也有聚集中上香料等烧。


     

      二是历史悠久:

          现存文献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都有记载,其起源早在西周时就有;

     

      三 是广泛性:

          几乎做什么都要烧香:对祭祠祖宗要烧香,对天地鬼神要烧香,开垦土地或者前往某处要烧,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香,新生儿女过河过桥要烧香,在庙里烧香,过节 要烧香,平常也要烧香;作为一种生活情调要烧香,所谓对月焚香,对花焚香,对美人焚香,焚香弹琴,焚香读书,宴客斗香以显豪奢 …… 如此种种,焚香的历史在我已经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  

     

      焚香文化,在今天比古时有过之而无不及,焚香已经广泛融入到寺庙、家庭、茶馆、企业、宾馆、饭店、医院等各种场所,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,无处不有、无处不在。

     

     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发明了香,但最初仅用来熏衣、驱虫,是由中医药材制成。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多个朝代文化的兴盛,使香文化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,不断演绎为家居、生活、宗教、祭祀等场合使用。

     


          佛教用香却是随着佛法传入中国而开始兴盛,但是现代的寺院用香已经基本没有传承到佛教用香的规范和标准,佛经记载:对供养三宝用香非常考究,而今天用香基本使用化学香或者许多劣质香品,早已失去佛经记载的意义和内涵。  

     

          时至今日,焚香文化的发展已经不仅体现在朝宗礼拜上,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 “ 香 ” 的气息。